本報記者 包興安
12月14日,重慶市九龍坡區舉辦第四季度重點招商項目集中簽約活動,本次活動集中簽約項目13個,合同投資總額139.23億元,項目涉及汽摩、高端裝備、數字經濟、現代服務等多個領域。
這是歲末年關,地方圍繞國內國外兩個方向,采取請進來、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的一場場重大招商活動,一個個項目落地生根的縮影。
近段時間,多地開足馬力招商洽談簽約了一批項目,部分地方出臺政策加大招商力度,為今年招商引資工作收好尾,為明年項目儲備開好頭打下堅實基礎。
例如,12月13日,天津市濱海新區舉辦“百日攻堅”行動重點招商項目“云簽約”活動,100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落戶濱海新區,投資總額近763.3億元,其中包含內資699.3億元,外資9.2億美元。項目覆蓋智能科技、生物醫藥、高端裝備制造等,呈現出產業吸附力強、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占比高、大項目占比高等特點。
同日,山東省煙臺市成功舉行四季度“雙招雙引”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儀式,簽下30個優質產業合作項目。此次簽約的重點項目中,投資類項目共25個,總投資445億元,涵蓋石化及化工新材料、生物醫藥、汽車、清潔能源、消費電子、食品精深加工等重點產業領域。
12月9日,深圳市舉辦全球招商大會,洽談簽約項目315個,涉及投資總額8790億元,項目涵蓋先進制造業、新一代電子信息、數字與時尚等領域。
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對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表示,地方加大招商引資力度,一方面是充分利用當前時間窗口,有效發揮國內市場空間大、潛力足等優勢,吸引更多國內外企業加大投資,穩定國內經濟增長;另一方面通過招商引資,促進國內外產業銜接、資本流動、市場融合、技術提升,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。
部分地方也出臺政策鼓勵招商。例如,12月13日,長沙市政府召開《長沙市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的若干政策措施》新聞發布會,解讀“招商新政十二條”。據介紹,“1+2+N”先進制造業集群和22條產業鏈項目是長沙招商主攻方向,世界500強、中國500強、民營500強企業是長沙招商的主要目標,外資企業、生產型外貿企業是長沙招商的突破重點。對此,上述文件不僅將“三類500強”首次投資項目最高獎勵從原有政策的400萬元提升到1000萬元,新引進重大先進制造業項目、生產型外貿項目也初次被納入真金白銀獎勵范疇,分別給予最高獎勵1000萬元和500萬元。
“地方政府根據自身固有的優勢進行招商引資,可以發揮出對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帶動作用。”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林海明表示,地方可以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,提升為企業服務的能級和水平,吸引企業擴大投資,不斷激發產業潛力,進而促進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。
另外值得關注的是,已有地方開始謀劃明年的招商行動。例如12月13日,沈陽市召開2023年招商引資工作動員部署大會,對開展冬季大招商專項行動進行安排部署。會議表示,要明晰目標任務。堅持頂格推進、加壓奮進,確保全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000個、新落地億元以上項目1000個。
(編輯 張博 姜楠)